河海工程专门学校首任校长

发布者:李海峰发布时间:2016-09-05来源:话说河海

20世纪初的中国,江河不治,洪水滔天。晚清状元、著名实业家、江苏教育会副会长张謇出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负责规划导淮治黄、疏浚大运河、开垦苏北滨海盐碱滩地。张謇起初寄希望于国外的水利人才与技术,不远万里从荷兰、美国等国家请来专家出谋划策,但事与愿违,这些洋专家们仅仅提供出一些原则性报告,并没能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因此,张謇深感培养我国水利人才之必要,遂决定创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的水利高等学校,培养中国自己的水利专家。经过反复酝酿,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水利高等学府——全国水利局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应时而生。筹备期间,张謇聘请教育经验丰富的前江苏省教育司司长黄炎培和前都督府秘书沈恩孚为筹备正、副主任。对于校长一职,经多方筛选,最后委任了28岁的留美高才生——许肇南。

许肇南4岁丧父,亲眼目睹了列强的侵略和清庭的腐败无能,主动放弃正统的科举之路,转而寻求科学救国之方。在成都四川高等学堂,许肇南渴求西学,并接受了进步思想,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随后,东渡日本,并几入美国,在美国名校伊利诺斯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哈佛大学慕求真知,大量汲取西方先进科学知识。1915年,许肇南怀抱科学救国的伟大理想,从美国来到南京,出任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校长,借用位于丁家桥的江苏省议会官邸为校址,并于2月7日开始从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招生。3月15日,张謇邀约各界名流齐聚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校典礼,河海成为了辛亥革命后南京第一所招生、开课的公立高等学府。

如何办好这所被全国上下寄予厚望的高等学校,许肇南擘划经营,有条不紊,与创校元老们拟订了理想丰满的“办学章程”,并在序言《设校旨趣》中,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三个方面提出了影响河海至今的教育方针:“一是注重学生道德思想,以养成高尚之人格;二是注重学生身体之健康,以养成勤勉耐劳之习惯;三是教授河海工程必须之学理技术,注意实地练习,以养成切实应用之知识。”

为了实现这三条教育方针,培养出高质量的水利人才,许肇南摒弃了北洋大学、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名校主要依靠外国教员的做法,着力聘请李仪祉、沈祖伟、张云青、张子高、刘梦锡、顾维精、杨孝述等一批“富有工程经验而热心教育”、影响深远的国内名师前来任教,使河海成为我国第一所完全依靠中国教师上课的工科大学。河海虽说是公立学校,但是由于北洋政府国库空虚,张謇在创办时创办经费相当拮据。即便如此,许肇南还是从紧促的经费里慷慨地挤出钱购买欧、美新书2 000余册和大批仪器设备,建起了图书馆、物理试验室、化学实验室、测量仪器室、水力实验室、材料检验室、(图画及模型)陈列室、地质矿物标本室、测候所、蒸汽发动机室和照相印图室等供学生实验。他还亲自教授伦理、英文、经济、簿记、实业经营等课程。创办之初,国内没有中文教材,许肇南提出完全用外文教材以济急需,得到各位教师的赞同,先后采用英文教材达40余种。此外,许肇南充分认识到了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从1917年起,倡导创办了河海人自己的校园刊物《河海月刊》和《河海周报》,用以报道学校新闻、毕业生动态,切磋学术心得,交流研究经验,发表调查报告。还成立了校友会,举办茶话会、演讲会、庆祝(国庆、校庆)会、各种体育竞赛、文艺表演(音乐、话剧)、诗文征集、聚餐、游艺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一时间,河海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慕名求学的人络绎不绝。

许肇南抱着“持己则以奋勉笃实为归,待人则以仁民爱物为志,师徒一堂,相为诫勉”的态度,对于想进入河海求学的人,提出“两个必自问”的要求,“一是必自问志愿,实有从事河海工程事业之决心然后来学;二是必自审体格,足胜从事河海工程事业之劳苦然后来学。”同时,为应当时淮河治理工程将速兴之急需,打破常规,首先开办速成“特科”,要求入学者有志气、有抱负、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外文水平,这样既能短期成才,立即在当时严重的水旱灾荒斗争中发挥作用,又可以继续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在工作中自学深造。在极具前瞻性的“三个注重”教育方针和“两个必自问”选才原则下,河海培养出众多优秀建设人才,如获五至七等嘉禾勋章的特科毕业生汪胡桢,获二等河工奖章的张晓云等,还涌现出一大批我国水利事业的先驱。全国水利局年终论考成绩时,学校以“精心擘划,校规学风均称整饬,毕业生成才甚多”,呈请大总统比照简任官例给奖,许肇南先后获三至五等嘉禾勋章。

在苦心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许肇南更关怀体贴学生生活,每月的工资多用以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他对学生进行爱国、革命、民主、自立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正是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河海学生成为社会变革浪潮的中坚,学校被人称为“红帽子大学”。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南京各界立即响应,河海师生积极响应。5月9日在小营“演武厅”举行“国耻纪念大会”,参加者有学校师生4 000多人。5月13日大、中学成立学界联合会,许肇南被推为临时主席。5月15日又当选为参事长,他始终站在反帝爱国斗争的最前列。当时教育部训令各校校长“对于学生当严尽管理之责。其有不遵约束者,应即立予开除,不得姑宽”。“五四”爱国运动虽然取得了伟大胜利,但督军署却强迫许肇南开除学生领袖沈泽民(茅盾的胞弟)、张闻天(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王维克(华罗庚的启蒙老师)等人,并欲逮捕,许肇南竭力保护,暗中让他们火速退学离校,遂免于难。

许肇南对河海的感情始终如一。抗战胜利之后,许肇南看到“水利工程人材之需要必千百倍于囊昔,而国立诸大学复员方亟,百废待举,犹未闻于此时有特殊应急之措置”,应大生纱厂老板陈琛之邀,打算“创办私立河海工科大学于南通,为国家育材之辅助”,后因内战又起,未能如愿。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秋,许肇南首次回到阔别30余载的南京,眼见新成立的“华东水利学院”,欣喜不已。此后8年间,他常来南京小住,和当年河海的庶务员黄昭甫老先生到清凉山扫叶楼叙旧,由清凉山北眺华水。岁月永远记下了这位河海先驱奋斗的足迹,留存下他对河海的思念之情。

(作者:汤鸣鸿,2012年毕业于河海大学社会学专业,现为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