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外国语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积极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育人工作,将“爱国课”作为主题教育必修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育人育才和学院党建工作有机融合的有效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做到信仰力量进头脑、学思融通进课堂、身边榜样进组织、实践育人进社会,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不断完善、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功能与价值,彰显爱国主义教育独有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引领力。
信仰力量进头脑。学院党委认真研究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组织集中学习,逐条逐句学党章党规,原原本本学重要讲话,有效提升师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紧密结合,组织开展“做新时代强国路上追梦人”学习分享会,在各支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引导党员自觉养成学习习惯,紧跟时事热点,掌握国家方针政策,加快知识更新迭代。通过“我爱祖国·同升国旗”、国家公祭日活动等仪式教育,以庄严的仪式感激发起浓浓的报国志。学院学生在主题党课、廉洁教育等各项活动中屡获佳绩。
学思融通进课堂。作为外语人,在学习中必然时常会感受到中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碰撞。学院党委牢牢把握课堂主阵地,要求各门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将“习世界语言,传先进文化”作为学院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学院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掘各门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目前,已有两门课程获得学校课程思政立项,授课教师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全院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注重构建学生的批判思维、比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院在传承与创新中打造具有外语特色、优势的校园文化,选拔优秀同学担任校史馆英文讲解员,展现扎实的外语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组织开展高水平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如中美交流周、中法文化节,编排传统经典话剧进行外文展演,运用外语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言文化的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身边榜样进阵地。党团组织、学生组织、学生社团都是思想引领的有形阵地。学院党委深入挖掘师生先进典型,在学院新媒体平台开辟专栏,定期宣传报道。组织“读懂中国”专题采访,通过老教授、老教师的亲身经历,见证时代变迁与发展,讲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伟大成就。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开展 “新思想铸魂·爱国情励志”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学院支教志愿者、海外留学生的故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将爱国之情融于点滴行动之中。本科生党支部获得校主题教育党员教育优秀创新案例一等奖、优秀微党课二等奖。
实践育人进社会。为了进一步将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院党委坚持引导学生走出去,在广阔社会中为学生搭建知国情、知社情、知民情的平台。学院积极利用各类红色资源,带领师生走进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余场,接受现场宣教,感受精神洗礼。学院团委连续三年独立承担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志愿服务,同学们零距离感受到中国女排精神:永不低头的倔强、愈挫愈奋的耐力和从容应对的智慧,激荡起新时代青年的爱国热情。学院与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均达成志愿服务协议,有效串连起一条思想教育主线,涵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近现代史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浸染红色基因,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外国语学院还将继续深耕细作,立足专业特色与学生特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用红色打好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引导广大师生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在伟大时代际遇中书写奋斗篇章。(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