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丽生:青山濯水硕人生

发布者:吴富伟发布时间:2012-06-25来源:《群星璀璨》

 索丽生(1944 ),湖北江陵人。1966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川系水工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水电部第九工程局、水电部贵阳勘测设计院任技术员、工程师。1978年考取华东水利学院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84年考取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后继续进行博士后研究。1990年回到河海大学,先后任水电系副系主任、系主任、水电学院院长、副校长。曾被评为水利部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学科带头人。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多项部省级奖。曾任民盟河海大学委员会主委、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及江苏省政协常委。现任水利部副部长。

青山濯水硕人生

索丽生,湖北江陵人,一位曾在长江边长大长江边求学又在长江边工作的热血男儿,水似乎成了他人生的载体,载着他从一个普通的水利建设者一步步地成长为共和国的水利部副部长;水又似乎是他生命的灵魂,促使他为祖国的水利事业鞠躬尽瘁,创造出人生的一个个辉煌……

扎根深山拓人生

19618月,索丽生考入华东水利学院河川系。从此他便与水结下不解之缘,他的生命便与水融为一体。经过4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锻炼,他以优异的成绩于19667月从华东水利学院毕业。

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准备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水利建设中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全国,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政治阴云弥漫神州大地。当时所有的大学生都被推迟一年多安排工作,索丽生也不例外,在学校里苦苦地等待了漫长的时间,直至1968年,才被分配到贵州的水利建设工地,早已迫不及待的他与十几名同学一起立即踏上了南下的征途。由于当时的铁路交通极不正常,他们先从南京到达上海,再从上海南下至湖南衡阳,又停滞了数日后才折转至广西柳州,最后辗转至贵阳。就这样历经周折,他总算远离了当时喧嚣的政治环境,一头扎进了贵州的茫茫大山之中,在猫跳河水电站建设工地上,努力开拓起艰辛的人生。

贵州,自古就被称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文银”,猫跳河水电站建设工地更是处在穷山恶水之间,有不少同来的大学生不免发些牢骚,可索丽生却坦然地面对着周围的一切,毫无怨言。因为在学校时老师就经常说:“学水工的得一天不吃饭、不喝水而照常工作。”所以他至今感谢学校的专业教育和艰苦教育。于是,在建设工地上,他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做起,向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学习,搅拌水泥、操作钻机等苦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其间的酸甜苦辣、艰难困苦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但多才多艺的索丽生总是积极乐观的,青春的激情总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他常在工作之余,用彩笔将工地景象描绘下来,制成一幅幅绚丽的水彩画,张贴在简陋的宿舍里;为了改善伙食,他和几个单身汉一起组成伙食团轮流做饭,久而久之,居然练就了较高的烹调技艺;他还参加工地宣传队的活动,其黑管演奏悠扬动听,竟一直成为宣传队的保留节目。就是凭着这股不怕吃苦、积极进取的锐气,索丽生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爱戴,他当过班组长,并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

1970年,由于索丽生的出色表现,他被调入水利部贵阳勘测设计院工作。从此,作为现场设计人员和设计代表,他就天天泡在工地上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他根据工程进展的需要,硬是全凭手工,一个月绘制出十几张精确的设计图纸。因此,他经常受到设计院的表彰,受到施工单位的好评。

索丽生就这样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在猫跳河工地上一扎就是10年,可以说岁月的艰辛铸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实践的锻炼赋予了他丰富的工程经验,但在他不断开拓进取的心中一直有片阴云挥之不去,这就是进一步钻研水利科技知识的强烈愿望无法实现。而面对现实,他又只能将困惑深深地埋在心里,只能默默地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一片冰心在玉壶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吹绿了大江南北,也吹散了索丽生心中那10年来始终挥之不去的阴云。国家又恢复了研究生招考制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了时代的主旋律,索丽生异常兴奋,满怀激情的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回母校攻读研究生。

索丽生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条件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而更苦的是,毕竟文化大革命整整耽误了他10年的青春,就是原来所学的知识也已残缺不全,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潮流了。但索丽生却凭着一股钻劲,凭着一股韧劲,开始了向水利科技高峰的英勇冲锋。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索丽生赢了,3年后,也就是198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我国“文革”后培养的第一批硕士,并留校任教。

1984年,索丽生以惊人的毅力,攻克了初学英语者(他在研究生期间的第一外语还是俄语)的语言难关,考取了公费留学美国的博士研究生。这是他人生的又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更是他学术生涯的一座坚实的里程碑。此时的他格外兴奋,他带着亲人的嘱托,带着华东水利学院领导的期望,更带着攀登学术、科技高峰的宏愿踏上了进军美利坚的征途。

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期间,索丽生深受美国自由清新的学术思潮的影响,深深地陶醉于其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他如痴如醉地狂饮着国外经典科学的琼浆,在科学的翰海中尽情地扬帆奋进。不久,这个文静的中国学生就以其学习认真、做事细致、见解独到脱颖而出,深得美国导师的青睐。时隔不久,他就参与了导师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面对索丽生的“青云直上”,他的那些外国同事们不得不对这个黄皮肤的中国人刮目相看,纷纷翘起了大拇指。可索丽生却无暇顾及这些称赞,无暇去品味这一点点成功的喜悦,因为他深深地懂得自己来这儿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他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钻研、钻研、再钻研,才能对得起远在大洋彼岸的祖国。

1987年,索丽生在做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承担了一项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始了经典水力学的创新课题研究——与频率有关的瞬变流研究。期间,他获得了密执安大学哲学(土木工程)博士学位,继而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博士后研究工作。1989年,他又承接了美国几家汽车制造公司关于减音减震和气囊安全性的课题研究。他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在提高汽车减震及气囊安全性能方面做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公司老总在惊异于这个中国学生的才干之余,迫切地想用高薪聘请他,并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许诺可以为他的夫人和孩子代办“绿卡”,可索丽生不为所动,一口拒绝了这“天赐良机”。

19908月,刚刚经历过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神州大地上又掀起了一股“出国热”的狂潮,美欧诸国在对我国进行一系列“制裁”的同时又大肆网络我国的高科技人才。这时出色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索丽生自然而然地又成为美国各大公司争抢的焦点,金钱、地位、“绿卡”,对于他来说是唾手可得,况且他所尊敬的美国导师还有众多的美国朋友也再三挽留他,但索丽生仍然不为所动,果断地关上了美利坚为他慷慨敞开的大门,毅然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了他阔别6年的祖国,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河海大学。

索丽生的这一举动使不少人感到难以理解,可他却坦然地说出了这样的大实话:“我是国家公费派出读书的,学成回国,报效祖国人民,理所当然。如果公费培养的人才都叫国外挖走了,那对我们的国家来说不是太不公平了吗?”其实,索丽生的心早已深深地扎根在了祖国的山水之间,他的灵魂早已融入了祖国的长江、黄河……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许多科技问题不能仅仅指望外国人,最终还得靠中国自己的人才来解决;他所从事的水利事业只有在中国的土地上才能更好地发展,他的人生价值也只有在祖国的突飞猛进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实现。何况哪里都有种族歧视,哪里都有不平等待遇,与其在国外寄人篱下,遭人白眼,又为什么不在自己的祖国堂堂正正地做个主人呢?这就是索丽生的真情表白,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用自己朴实的语言,更用自己回归祖国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华夏儿女赤诚的爱国心!1997年,索丽生被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归国人员,这无疑是祖国对他最好的评价!

科研路上奏凯歌

回国之后,索丽生立即率领科研小组向国际水利科技高峰急速进军。不知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挑灯夜战,经过多少次呕心沥血的刻苦攻关,他在复杂水力系统的水锤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应用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3年,他和他的导师合作的学术著作《系统中的瞬变流》由美国著名的Prentice Hall出版公司发行,成为国际上瞬变流方面的权威著作之一。更重要的在于这是在该学科的美国版权威专著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他为河海大学,为中国水利科技界,更为祖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1992年,他荣获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索丽生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用经典水锤理论所难以解释的“与频率有关的瞬变流”现象,创造性地提出了“复波速”的概念和集“频率响应分析”与“快速傅里叶变换”为一体的“脉冲响应法”,从而为分析诸如高粘性流体、岩石隧洞、塑料管道中的瞬变流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加之他在水锤理论及分析方法上的其他突破,《水锤基本理论深化研究及应用》获得了1997年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他的专著《潮汐电站》获新闻出版署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论文《气垫调压的模型相似律》获中国水利学会1999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论文《水电站水力振动实例分析》获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更让人惊异的是,据初步统计,他在10年间就承担和完成各类基金、重点和委托项目达30余项,研究解决了众多水工技术难题,并撰写教材、专著6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检索,或被其他文献引用。

在从事深层次、高精尖的理论研究的同时,索丽生更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他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通过教育部和水利部的有关基金资助,终于在水锤基本理论的推广应用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他已完成了国内溪洛渡、棉花滩、天荒坪、琅琊山等30多个大中型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和长距离供水工程的非恒定流水力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项目,为有关工程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12月,索丽生教授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上,由他领衔完成的“水锤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而索丽生对这些名利却一直看得很淡,他认为这都不过是一个科研人员所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更没有什么值得去骄傲、去吹嘘的。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道德情操,一种多么可贵的科研精神,也许这就是索丽生在科研路上凯歌高奏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三尺讲台写辉煌

索丽生在从事繁重的科研攻关的同时,仍一直战斗在教学的第一线,战斗在那三尺讲台上。他总是独辟蹊径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总是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触类旁通,总是言传身教地感召学生治学严谨……他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引路人。

索丽生在本科教学中一直求实创新,不拘一格。当他率先在自己所教的水电站课上实行开卷考试时,一时间,竟有许多老师也不理解,这可是必修课呀,怎么能开卷呢?而很多学生欢呼雀跃,纷纷举双手赞成。但开卷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居然又要求废除开卷。原来开卷比闭卷更难,难就难在虽然允许翻阅资料,但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全失灵了,而只有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灵活地分析问题才能通过考试,这无疑是对学生能力的巨大挑战,而这又恰恰是索丽生的一片良苦用心,因为他所希望学生的是“灵活”,而不是“呆板”。于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彻底的“灵活”,他非常重视启发式教学,总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们去分析,去思索,去举一反三。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他还现身说法,大量列举自己多年施工、设计、科研中的一些实例并加以生动的剖析。如此一来,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提高了,开卷考试制度也因此生根开花了。1993年,索丽生被评为水利部优秀教师;1995年,该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1996年,《水电站课程建设》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9年,索丽生荣获江苏省高校红杉树园丁奖金奖。

索丽生在研究生教学中也是独具特色。他首先采用原版的美国教材进行教学,不仅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而且让他们较好地掌握英语。另外,在教学中,他总是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如他常说:“学流体力学的难道只能朝此方向一直发展下去吗?其实,如果你把其中的水流振荡理论运用到人的血液循环中去,再结合一定的生物理论知识,就可以闯入生物流体那门崭新的学科。”他还举例说自己本来搞的是水力发电工程,可到美国密执根大学后考得是土木工程博士,而在土木工程系学习期间搞得更多的却又是汽车的研制与开发。索丽生就这样引导着他的学生们要学会触类旁通,要学会专而博。在他的带领下,水力发电工程学科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他被国务院学位办聘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该学科被评为水利部重点学科;1999年,索丽生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科带头人。

索丽生惜时如金,治学严谨,他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一样不断地耕耘在教学的原野上,节假日对于他来说早已到了九霄云外。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为他的健康着想,总劝他多抽点时间到户外去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他听了夫人的建议,倒灵机一动,何不建一个户外办公室呢?于是,他将需要审阅的论文、研究生开题报告等一大堆资料全部放进包里,然后和夫人一道来到南京中山陵的树林里,兴奋地说:“这样可以一边工作,一边享受免费的‘氧吧’,真是一举两得。”妻子看着他又拿出书稿埋头苦干的样子,也只得无奈地摇摇头。他每次看完学生们的论文后都会在字里行间留下一段段字迹工整的批语,甚至对博士生论文中标点符号的错误,都认真地修改好,而恰恰是这些似小非小的修改每次都会给学生们以强烈的震撼,促使他们以后更加严谨、精益求精。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索丽生心血的浇灌下,在他汗水的滋润下,一个个含苞待放的花朵终于绽放了。至今,他已成功地培养了10名硕士,14名博士,2名博士后。目前还指导着10余名博士研究生。他的弟子中已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每逢弟子们毕业离开时,他总有点舍不得,于是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把学生们都请到家中,亲自做菜,和他们一起吃一顿饭,并再三叮嘱他们一定要走好将来的路。就这样,参加索老师的“家宴”成了弟子们的骄傲,索老师的叮嘱也成了弟子们心中的明灯。

管理工作显风流

索丽生不仅科研硕果累累,教学成果突出,而且显示出过硬的管理能力。在河海大学期间,他就先后担任过水电系系主任、水电学院院长、河海大学副校长。特别在担任河海大学副校长期间,他更是显示出一个管理者的高超艺术。

作为分管河海大学学科建设、研究生及本科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他和其他领导紧密合作,紧紧地抓住“211工程”建设给河海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在全校实行了学分制、选课制、考试制、教师挂牌上课制、素质教育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河海教学改革的进程。特别在考试制度改革方面,索丽生果断地废除了原来的“一刀切”模式——闭卷考试,开创了闭卷、开卷、口试、论文等多种考试方式并存的局面,使河海的教学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素质教育建设方面,他积极倡导全校性的“小制作,小发明”比赛,不仅让广大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他给他们提供大量的科研、教学及社会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另外,他还实行因材施教的方针,如在高数、英语2门基础学科中,按照学生能力分成ABC三种不同层次的班,并分别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好地发展。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面对高校之间竞争的加剧,索丽生把他那敏锐的目光又投向了国外。在他和其他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河海大学与法国里尔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等名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都派出数十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前往留学。此外,为了进一步扩大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他还对外国留学生的英语教学大纲做了重大的变动,对许多教材也做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

难能可贵的是索丽生不仅在教学管理中尽显风流,而且他作为民盟成员,并先后担任民盟河海大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和江苏省政协常委,他不仅积极组织校民盟委员会的活动,而且关心民盟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参政议政,作出了许多突出贡献。

出席省政协会议,索丽生不是一个旁听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省政协全委会、常委会上,他先后就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高校科研改革、民办高校发展、水利与环境问题发言。如在2001年省政协会上,他就和其他委员一起向大会提出,要努力改善民办高校的生源状态。他认为,随着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高考政策的逐步放开,民办高校的生源逐年下降,学生报到率低,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投资者、办学者的信心和学生的心理。为此,他建议逐步放开民办高校招生渠道,试行自主考试,自主招生,并允许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平等竞争。这一建议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新华日报》报道了他的发言内容。

角色转换写新篇

20016月,索丽生被国务院任命为水利部副部长。新的岗位使他有一种沉重而又神圣的使命感,也使他产生了深深的留恋,因为他毕竟深爱着自己已经奋斗了几十年的母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一时间叫他全放弃,可真是难舍难分呀!而且,担任水利部副部长更是任重而道远,自己能够胜任这神圣的工作吗?索丽生此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但他毕竟是一个奋勇驰骋人生之旅的勇士,在河海大学众多同事和学生的欢送下,他迈着沉稳的步伐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开始了新的人生。到水利部上任不久,他就奔赴祖国各地的河流湖库进行艰苦细致的考察、调研,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已跑了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仅在宏观上对我国的水利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对各地水资源的具体特点了如指掌。其中,仅内蒙古他就去过3次,对内蒙古西部的黑河流域更是倍加关注。2001年夏季,正值黑河流域调水全线闭口、集中下泄的关键时刻,他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那里,开始了对黑河流域为期一周的全面考察。他来到位于黑河中游的甘肃省张掖地区,在深入考察了张掖地区节水灌溉工程及黑河水量调度情况,并广泛听取了各级地方政府的汇报后,明确指出要把水利工作与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重大转变,各级政府部门也应该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变落后的灌溉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当地经济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当他来到位于黑河下游的额济纳旗地区,看到长期断流的黑河下游河道,干涸的东、西居延海,被流沙吞没的“西夏古城”和早已枯死的大片胡杨林时,不禁感慨万千,大声疾呼:“额济纳绿洲正在萎缩,金色的胡杨林正在消亡,挽救生命,挽救自然,挽救人类,刻不容缓!”在向扎龙湿地应急补水的防水闸边,在塔里木河下游开始复醒的绿色走廊中,在遭受水污染困惑的太湖岸边,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索丽生用自己的远见卓识、丰富阅历和辛勤汗水,贯彻执行着党和政府新时期的治水方针,探索实践着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新思路,身体力行着一个由专家向副部长角色转变的历程,努力完成着他所肩负的一个个神圣使命。

在角色转变中,索丽生又难免有几分“失落”,因为他毕竟是一个资深的水利专家,要是以前,他可以在各种有关水利的学术研讨会上尽情地发言,可成为副部长后,他不能了,因为他深知角色的转变带来的影响,如果在正式的场合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势必会给讨论会定下一个基调,其他的专家也就不便再发言了。所以,索丽生总是以大局为重,有意回避一些公开的学术讨论,而是往往在会后,他才和其他专家们自由地交换意见,以求获得更加精确的结论。这就是索丽生的“尴尬”,但这种“尴尬”不正反映了他那种严于律己的民主作风吗?同时,他也深刻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虽然自己现在不从事具体的科研技术工作了,但必须倾力时刻关注、推动水利科技的发展,并及时地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水利建设中来。因而,他更注重在宏观上把握科研方向和动态,更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更注重如何用科学技术这一重要手段去治水管水,去保护生态,去造福人民。  至今,索丽生在水利部副部长的工作岗位上已奋斗了一年多,他分管着水利部的水资源、科技、教育、信息化等“水利部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块”工作,肩上的担子十分繁重。此时的索丽生正向着更高的目标,更加广阔的天地里冲去……

索丽生,一个一生与水相伴的人,是水伴随着他挥汗如雨地奋战在水利工地,是水伴随着他远涉重洋刻苦钻研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水伴随着他呕心沥血地忙碌在科研、教学、管理等岗位上,又是水伴随着他成为水利部的副部长,伴随着他奔波于祖国的江河湖库,水也必将伴随着他写出人生道路上的新的灿烂的篇章!

( 郑飞 钱恂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