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是改变我人生的阶梯,也是改变我女儿人生的阶梯。相隔几十年后,我的女儿竟巧合地与我同在河海“水文2班”,并同为学习委员。
幸 运 学 子
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招收的第一届大学生,说起考大学,我还真有一段故事呢。1977年的高考还不是全国统考,各省分别出题,河南考试科目是语文、物理、化学、数学、政治,满分为400分。其中物理和化学为同一张试卷,前面60分是物理题,后面40分是化学题。第一天上午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为抓纲治国初见成效而热烈欢呼”和“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二选一,我选择了前者,结束时自认为还不错。下午考物理、化学,中午我住在了考场附近的亲戚家。作为农村孩子的我从来没有戴过手表,别人在高考前一天好心借给了我一块上海牌手表,由于不知道给手表上发条,考试的这天中午表停了,并最终导致我迟到。虽然下午迟到了,幸运的是还能进考场,就坐后,由于紧张,我一时间彻底懵了,一道道熟悉的题目从头看到尾竟然全都不会。我只好趴在考桌上休息片刻,待清醒后用剩下不多的时间把化学题做完。结果可想而知,物理白卷为0分,化学得了30多分,当时的我,只好不抱任何希望地坚持考完余下的科目。万万没想到,最终我竟以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华东水利学院陆地水文专业录取,也破天荒地成了村子历史上第一位大学生。
脱 颖 而 出
进入华水不久后的一天晚上,刘光文教授在水利馆301大教室给我们上了第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刘先生开场讲道:“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语文,听说过英文、俄文,可能没有听说过水文吧,什么是水文?今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就这样,我开始了四年的华水求学生活。因为我来自贫困的农村,父母年纪大,享受的助学金和生活费标准都是一等,我靠这些钱支付我所有的开支,包括假期的来回路费。正是因为怀着一颗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心,也是为了把回乡四年耽误的学习时间补回来,我学习格外勤奋,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当时,学校只要求我们完成各门专业课的课程设计,没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在1981年10月27日华东水利学院校庆科学报告讨论会上,我做了“对蓄满产流推流和单位线推求方法的建议”的学术报告,成为当年唯一一位以学生身份参加的学术论文报告者。在1977级全校毕业典礼大会上,我和另一名学生受到了校领导的点名表扬。
硕 果 累 累
1982年1月毕业后,我被分派到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委一干就是30多年。我先后担任过黄委防汛自动化测报计算中心水文室主任,黄委河务局防汛处副处长、处长、防汛办副主任,1999年5月被聘任为教授级高工,2003年以来任黄委副总工程师,一直从事黄河水文预报、防洪防凌、供水与减淤、防断流、水库水沙调度的研究与管理工作。我对新安江蓄满产流模型、陕北超渗产流流域模型、马斯京根河道洪水演算计算方法等进行了改进和发展。1988年带队“黄河防洪软件开发代表团”在美国国家天气局访问学习6个月,我和我的同事把著名的新安江模型嵌入“美国国家天气局河流预报系统——NWSRFS”,得到了美国同行的好评。
1982年我在《水文》杂志第5期公开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流域单位线的推求方法——分析试错法》,1995年6月公开出版了第一本专著《常用水文预报算法和计算程序》,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展的《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先后被聘为黄委“数字黄河”工程数学模拟系统研发首席专家,获得“黄河水利委员会80年代优秀大学毕业生”、河南省委组织部授予的“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我于2002年12月被河海大学聘为兼职教授,2009年6月被河海大学聘任为水文水资源专业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河海大学“严恺工程技术二等奖”。
后 继 有 人
然而,对我来说,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仅仅来自于事业。最令我自豪的,是我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一个乖巧的女儿。我虽然忙,但并未疏于对女儿的管束和教育。在单位,我通过自己的拼搏和努力工作,给女儿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在家,我抽出时间,和女儿沟通、交流,为其辅导功课,努力成为女儿的好朋友、好老师。
在我的影响下,女儿也秉承了我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在耳濡目染之下,我的女儿翟媛从小就对水利感兴趣。她于2001年从河南省重点高中郑州一中毕业,在填写高考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将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当我问她为什么这样选择时,小小年纪的她竟然回答“中国是水资源匮乏的人口大国,将来粮食可以进口,石油可以进口,水能靠进口吗?21世纪可能会因争水而战争,所以我要学习水文水资源”。两代人,如果说父亲是无意之间选择了水文,女儿却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选学了水文。巧合的是,父亲曾是水文2班的学习委员,20几年后女儿也成为了水文2班的学习委员。翟媛勤奋好学,各门功课优秀,她的本科毕业论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论文,同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攻读硕士,毕业后继续到美国林肯大学深造,利用四年时间获得了土木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美国交通部水力学实验室实习两年后,她毅然婉拒了留美工作的机会,回到了祖国和父母身边。她说,她热爱这个专业,她要用自己所学为中国的水利事业发展作贡献。
就这样,父女俩在水利之路上,一路同行。而今,我就要退休了,我停下来,目送自己的女儿继续向前,淡淡地对自己说:后继有人。
(翟家瑞,1980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陆地水文专业,现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