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全青春故事:一路坚持的创业路

发布者:刘桂清发布时间:2017-03-29来源:宣传部

冯全,男,河海大学2013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现任常州涅重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州比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69月经学校特别推荐成功保研至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1611月入选全国最美青春故事,入选江苏省好青年百人榜。在校期间他学习刻苦认真,勇于开拓创新,生活上积极乐观,热心待人,大二选择休学并创办比由技术工场,带动学校多名贫困生就业。现企业获得15名个人投资人,嘉壹度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常创投联合投资,技术入股10家企业,入股企业累计融资2000万,多次获得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奖项,其创业故事先后受到新华日报,中国青年网、光明网、江苏卫视等200多家主流媒体的报道。

弗罗斯特在他的的诗篇《林中路》写到:林中有两条道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这也是冯全选择的独特的一条人生道路。

休学创业,挑战未知

刚步入大学校园,冯全就开始考虑如何让自己的潜力完全发掘出来,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他尝试过科研、体育、社会工作等不同方向,发表过论文,拿过运动会金牌,当过班长部长会长。但当他最后在创业上做完尝试之后,他选择将这条不归路哪怕未知的荆棘会铺满整条道路。大一下学期他创办了河海三号校内商业期刊,填补当时学生与外界商家沟通桥梁的空白,不懂PS,不懂编辑排版,不懂拉赞助,又没钱的他经过很多通宵奋战,终于河海三号给他带来了10万元的第一桶金。后来河海三号步入了黄昏,尽管项目失败,但冯全感受到这次的尝试,让他明白只有创业能够让他100%挖掘自己的潜力。紧接着他瞄准了3D打印这个趋势,经过一个多月在青岛,北京等地考察,创办了迪立方三维设备有限公司,获得了300万的天使投资,在恐龙园开了常州第一家3D打印体验店。在校创业过的他预感到这样下去创业与学业定会冲突,尽管前路未知,经验尚浅,他还是选择了休学一年,去挑战所有未知。

创业是种树,不是种草

在休学创业的一年,冯全压力很大,家境普通的他既然选择了休学,那么对比同龄人他只能成功。这一年冯全一共开始了4个项目,创办常州比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侵袭之前,在常州高校做了比由校园的外卖平台,切入高校最后一公里市场;一家3D打印公司,一个3D打印体验店;联合创办嘟嘟便当线上便当餐饮品牌,与2家线下便当实体店,月均上万订单,联合创办了一家校门口青年俱乐部忆童年咖啡厅,这四个项目有2个月的时间是重合的。这段时间他一大早要去3D打印公司,看昨晚打印的产品还有客户的留言,快到中午他得去嘟嘟便当骑着电动车送外卖,下午需要回比由公司处理各个校区事务,晚饭来不及吃先去送餐,到了晚上再到咖啡厅既当老板也当杂工,这段时间他严重透支了精力和体力,身体也出现各种不适,每个项目也没有运转的很好。那是最焦虑,最累,最无奈也最充满希望的时候。一天嘉壹度创新工场举办了一个创业沙龙,一个学长说了句创业是种树,不是种草。冯全回去仔细思考,原来自己在休学后,急于看到成果,一直在种草,做了很多项目,很累,但是都没成效,于是冯全决定开始种树,重新把所有精力放回比由校园,其它项目也顶住压力含泪退出。

历经挫折打不死的小强

比由网络的发展就像前面失败的那么多项目一样,历经挫折,起初是一个校园综合平台,做的太杂,不好复制,后来专供校园外卖以及物流,最后饿了么等大平台烧钱侵袭,比由没能顶得住线上的冲击,转而进入线下物流配送,与所有商户合作。经常能看到在大雨中,冯全和他的小伙伴冒雨送外卖,大冬天骑着三轮车去郊区运牛奶,就当比由校园的兼职人数达到300多,覆盖全常州10多所高校的时候,达达配送巨头进入,冲击了线下配送业务。冯全开始考虑转变商业模式,重新调整了公司的主营业务:线下的比由盒子(每个宿舍的百宝箱),线上比由APP”一个时间与技能的出售平台。新业务的降维打击策略,很受学生欢迎,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公司目前规模盈利不足以维持技术研发等成本,冯全开始寻求融资,他决定去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找投资人,在北京的一个月他被喷的一无是处,但是这并没有阻碍他前行道路,而是带着找喷的心态不断完善创业项目,乐此不疲地厚着脸皮继续找投资人,最后在公司拖欠了工资半个月后,比由获得了200万的种子投资,这200万很快就被迅速扩张的市场烧完,比由又陷入了资金断链的风险,大家都以为这一切要结束了,然而新华日报评价冯全是打不死的小强,他还在路上。

重新起航永远在路上

面临比由校园的种子轮融资烧完,肩负着当时公司20多个员工的希望,他没有选择放弃,习惯了失败的他在思考,自己有什么。他发现他自己有一群来自各个优秀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人才,有多次创业失败的经验,也有融资受挫,融资成功的经历,最重要的是创业的精神,冯全也很清楚一个好的技术团队与创业经验对一个创业项目的重要性。

2015年底公司经过多次挫折与转型,冯全把他的创业经历,技术经验,与投融资资源整合起来,诞生了比由技术工场,做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不仅提供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更打造了创投界别具一格的BP快速反馈的产品。现在每天有几十个项目在平台上投递商业计划书,在比由技术工场的对接下,创业者与投资人实现无缝对接。目前比由技术工场一共孵化了十几个项目,其中3个都到达了A轮融资,工场2016年营业额已经达到600万,公司规模也突破了41人,并且获得了15名个人投资人,嘉壹度青年创新工场,常创投的联合投资。

在冯全创业的路上,有来自学校和社会对他的关心和支持,从技术支持、创业导师、竞赛指导到创业场地提供、创业政策优惠、创业团队推荐等,在懂得感恩,不忘初心的同时,他也积极通过自己的爱心践行社会新风尚,帮助学校贫困学生和其他同样有创业梦想的人。创业是个相当嗨的活儿,只要进去就停不下来。每一个项目都跟自己的孩子一样,点滴的进步都能让人满足感爆棚!有些员工自己也有创业项目,冯全总会尽力在资金、技术上给予帮助。“他们都是曾经的我,我想和他们分享一步一步渐入佳境的感觉。我一直觉得,最好的人生不是大富大贵,而是不断提升。”

是啊,最好的人生不是大富大贵,而是不断提升。在青春的路上,冯全选择追随内心的声音,笃定地在创业这条路上前进。对于一路上的挫折,他坚持到底,终是创下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一路摸爬滚打过来,他褪去了初出茅庐的创业者的青涩,多了一份成熟与睿智。这是新时代人的精神风貌,这是年轻一代的青春激情,这是创业者的无尽热忱,这是不负青春的一次旅行。

 

创业路上冯全获得的荣誉:

2016年全国“最美青春故事”;

2016年江苏省好青年百人榜;

2016年第十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已创业)大赛铜奖;

2016年第三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app专项赛优秀奖;

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比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江苏省第三届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2015年江苏省盐商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