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

发布者:李海峰发布时间:2017-12-28来源:宣传部

80年前的那个寒冬

30万同胞殒命于侵华日军的屠刀之下

民族之殇,须以国之名祭奠

80年前的那场血雨腥风

成为整个南京城,整个中国

一道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痕

而在河海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纪念碑显得格外特别,这里纪念的是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在清凉山附近遇难的同胞。这座河海人自主设计的纪念碑造型独特,一个三足鼎放置在碑的上方,多国文字刻下的悼文记录着那一段沉痛的历史。

80年前,这里是清凉山余脉,是一片野岭。如今,这里变成了校园内每年师生学子们都要去祭扫的地方。

这个碑,像众人用手托起一只鼎

从河海大学的西康路校区一号门进入校区,径直走到张闻天铜像处的十字路口,在右手边的一片丛林中便可以看到这座纪念碑,附近的树木高达二三十米,粗的一个人都环抱不过来,细的则差不多碗口粗,树干笔直,像是在守护着纪念碑下掩埋的无辜魂灵。

纪念碑3米多高,碑体用水磨石打造,三面棱柱形的造型十分特别,但三条边上自上而下的石雕造型又显得格外别致。纪念碑的碑身三面为3个“人字形”,象征“30万”中华儿女屹立大地;碑座采用3层圆形的红色台阶,象征着30万同胞血洒江山。

一个三足鼎立在碑的上方,鼎的正面,阴刻着“居安思危”四个大字。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郭必强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中,唯独这一处刻有‘居安思危’四个字。因为,这里既是死难者的遇难地点,也是丛葬地。立碑纪念,是希望大家能居安思危,记住过去屈辱的历史。而大学生们作为年轻一代,更要发奋图强,焕发工作热情,好好建设国家,这才是对死难者最好的祭奠。”

碑的背面则刻着“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我数以千计的无辜同胞在本院境内,即清凉山附近之原吴家巷、韩家桥等地遇难。为纪念死者,激励后人,振兴中华,维护和平,特立此碑。”碑身上有中、日、英三种文字,以警示世人,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沉痛的历史,不能忘却

“80年前,这里是清凉山北麓,比较荒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郭必强介绍,在现场,依稀可以看出80年前的样子,这里是一个山脉,山坳这边是池塘和桥。

这里的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14日左右。郭必强说,上世纪80年代,他曾经走访到一位姓俞的幸存者。“俞师傅自己就是当事人。1937年,俞师傅和最要好的朋友,在上海做印刷生意。淞沪会战后,他们回到南京。1937年12月14日,日军在吴家巷搜寻中国士兵,当时,俞师傅和好朋友都被搜身。日军在俞师傅身上搜出了一个写满通讯录的小本子,本子上有两个日本人的名字。看到这个本子,俞师傅被拉到了一边,而他的朋友则被拉到另一边。不久,俞师傅就听到了一阵阵机枪扫射的声音……”郭必强说,这位俞师傅于十多年前辞世。老人生前,亲人都不敢给他看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资料,怕他看了难过。

被日军抓去屠杀并死里逃生的金家仁也曾回忆说:“当时我家住宁海路,有一次,日军进行大搜查,把人全部赶到街上去。我当时的职业是厨师,天天拿菜刀,所以手上有老茧。日本兵看我年轻,手上又有老茧,就把我从人群中拉出,立即绑起来……我被带走,和其他被绑的人一起送到清凉山,用机枪进行屠杀。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被人松了绑以后,立即去看妻子,并把她送到鼓楼医院抢救。”

南京大屠杀时期担任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难民收容所小组长的刘世尧老人也曾回忆:“日本兵将数百名中国人带到清凉山附近的一个大防空洞里,把人推入防空洞中,先用汽油燃烧,再用机枪扫射,将数百人活活烧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凉山丛葬地的死难者绝大多数都是平民。在东京审判中,中国方面提交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第326号书证——世界红卍字会南京分会救济队掩埋组掩埋尸体统计表,清楚记录了当年埋葬在清凉山后山、清凉山坟地、韩家巷西仓山、古林寺山上等处的遇难同胞尸体数字。

这一段惨痛的历史,当年,美国基督会女传教士魏特琳也在日记中进行了印证。魏特琳在日记中记述说:“我们找到了那个池塘。池塘边有许多焦黑的尸体,尸体中间还有两个煤油或汽油罐。这些人的手被铁丝绑在身后。有多少具尸体?他们是不是先被机枪扫射,再遭焚烧?我不得而知。在西边小一些的池塘里还有20~40具烧焦的尸体。我看到这些人穿的是平民的鞋,而不是军人的鞋子。山丘上到处都是尚未掩埋的尸体。”

郭必强说,档案馆中有一份石养喜于1945年11月向南京市政府的呈文。呈文上写着:“日寇攻入难民区。于十四日,在清凉山附近,胞兄石养才(年四十四岁)、嫂徐氏(年四十四岁)、次侄小二子(年九岁),被日寇中岛部队暴兵用刺刀戳死。”

1985年,河海人自主设计了这座纪念碑,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十年多来,每年的12月13日,河海师生都来这里祭扫,向死难者们致以最深的哀思和纪念,纪念逝者,警示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