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支教|一场邂逅,两相难忘,三生有幸 ——河海大学第五届研支团西藏分团的支教之旅

发布者:李海峰发布时间:2018-03-09来源:新闻网

近日,拉萨广播电视台制作了一期视频,介绍了河海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六名同学一段难忘的支教之旅。他们从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到千山之巅的拉萨,赴西藏之约,只为延续一场爱的接力,继续点燃孩子们心中的梦想,也照亮自己前行的方向。

20177月,河海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抵达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正式开展支教工作,这已经是河海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拉萨江苏实验中学传递爱的接力棒的第五个年头。每一年,河海的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都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严格要求,努力工作,尽心尽力的为这里的每一位学生负责,传授知识,传递爱心,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雪域三尺讲台。这次的6名志愿者,也不例外。

百感交集——初为人师的苦与乐

 

教学工作是研支团的本职工作。根据学校安排,罗秋实任教高一化学,黄玉莹和孙浩然任教高一语文,王程和张伊佳任教初一生物,张恪任教初二生物。

812日,是研支团成员张恪在支教期间的第一堂课。那天走入教室之前他的手脚冰凉,对即将转变的身份和即将面对的40多名学生感到不知所措。他回忆道:“因为我进班级之前不知道同学们会是什么反应,当上课铃正式响起,我就说了一句‘上课’,所有的同学起立然后说‘老师好’,当时我吓了一跳。”一句“老师好”,是孩子们最简单的问候方式,对初为人师的他们却是十足的肯定。虽然前期已经准备了许久,但从第一节课起,研支团成员正式的进入“老师”这个角色,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

张恪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

对于研支团的成员来说,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并不轻松。因为不是专业出身,开始上课的他们十分紧张。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却并没有因为课程的熟练而感到轻松,反而觉得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不知道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教学的内容学生能否全面吸收。面对有些班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语言理解障碍、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研支团成员潜心研究,因材施教,对于出现的问题逐个击破。他们为的就是不能辜负每一个孩子心中对老师的信任与期待。

罗秋实在与同学积极沟通的基础上,将课程延伸至课外。对于学习兴趣浓厚的同学,他主动在晚自习后给予辅导;其他同学也被带动,这个特别的小课堂逐渐扩大到二十几人。

罗秋实给同学们上课

张伊佳为了鼓励同学记牢相关知识点,采取“小老师”制度,令完成情况好的同学督促并检查不认真的同学,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张伊佳给同学们上课

在这一过程中,支教中的研支团成员真正做到了学生和老师身份的互换。站上讲台的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传道授业的不易和人民教师的良苦用心。面对台下十几岁的学生,回想自己初中时青春期的叛逆,高中时课业繁重的压力,才会觉得一直陪伴在身边的老师功不可没。

  

心心相连——藏族老师的情与谊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除了让自己融入教师角色,还要让这个角色融入环境。在拉萨,当地的老师给予了研支团足够的关怀。

每一位任课教师必不可少要与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密切联系。孙浩然在课下便会及时和班主任进行沟通,时刻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交流中,班主任强巴老师会指出某些学生的特点,并提醒她关注问题学生,便于孙浩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孙浩然与班主任老师交流

除了教学上的交流,研支团成员也会和藏族同事一起锻炼放松,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每周三,米玛次仁主任都会邀请张恪一起去打羽毛球。在到达拉萨之前,大家也许存在一些顾虑,担心因为语言不通、年龄层次不同等问题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当地的藏族老师中去,但经历之后发现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特别亲切。闲暇时,热情好客的藏族同事也会邀请研支团成员一起,去体验传统藏餐。他们会介绍很多关于藏族同胞的生活和文化习俗,彼此间的距离在一杯杯香浓馥郁的甜茶中逐渐拉近。

 

同舟共济——团队成员的友与爱

 

西藏研支团的六名成员本科阶段来自不同的学院,覆盖学校三个校区,在团队组成前有些人甚至互相不认识。但是,一同来到雪域高原后,他们逐渐磨合组成了一个友爱的家庭,在教学、生活中互相帮助。

初到拉萨,身为男生的罗秋实、张恪帮助团队的女生收拾宿舍,洗碗刷锅,拿取重的行李及快递;在学校工作中,王程帮助大家领取学校分发的物资;张伊佳协助教研室通知各成员课程更改情况;在生活中,黄玉莹每日为团队成员煲粥;孙浩然时常为大家做饭改善伙食,温暖而友爱。

由于上课时间不同,大家只能利用周末一起买菜、做饭,享受着难得的休憩时光,分享各自班级的趣事。

 

不忘初衷——志愿精神的传与承

 

有些人的支教可能只是暑期一个月的感受,但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他们,在拉萨的一年经历,感受到的更多是成长和历练。

从第一届研支团到2017年的第五届,河海大学与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学生在一届又一届支教团的影响下成长,研支团的爱也一直延续在校园。

张恪曾经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第三届研支团成员带过的班级。“课间时学生兴高采烈地向我介绍班级里摆放的合影,他们指着照片问我认不认识两位老师,还说大家都特别想念!”张恪回忆说。当真正面对往届研支团教过的班级时,他们会觉得这就是一种莫名的缘分,看到学生们就会觉得格外亲切。对于研支团成员来说可能只有一年的时间相处,但是对于学生们来说,却是一年珍贵的回忆并会在心中永远记着每一位支教的老师,记得发生过的点点滴滴。

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的河海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

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的河海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

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的河海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

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的河海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

一届又一届,河海大学研支团对于拉萨市江苏实验中学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再是过客,他们如一场接力赛的不同站点,陪伴着孩子们穿越艰难险阻,助力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有意义的事”是所有研支团成员的信念。虽然每一届只有一年短暂的停留,但河海大学研支团不断发扬河海精神,河海大学与拉萨市江苏实验中学的接力必将是一场爱的延续,因为,爱,永无止境。(文字&图片:河海大学第5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